实验三:模块化程序设计
【实验目的】
2.
掌握函数间参数的传递方式。
3.
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、初始化和元素的引用方法。
4.
掌握一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和经典应用。
5.
掌握二维数组的定义、初始化和元素的引用方法。
6
. 掌握二维数组的基本操作和简单应用。
7.
掌握字符数组处理字符串的方法。
【实验内容】
一、程序设计题
1.编写函数,求圆面积。在主函数中输入半径,调用该函数后输出结果。
2.编写一个判断m是否为素数的函数,如m是素数,函数返回值是1,否则函数返回值为0,函数形式为:
int
isprime(int m);
在主函数中调用该函数输出1~100之间的素数,要求每行显示5个数。
3.编写函数,功能是将正整数x翻转,如132,翻转为231,如1200,翻转为21,函数形式为:
int
reverse(int x);
4. 输入10个数,输出它们的平均值,并求出与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为最小的数组元素。
5. 输入10个[0,100]之间的整数存放在一维数组中,再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整数,在该数组中进行查找,若该数在此数组中,输出它所在的位置,否则输出“No Found!”。
6. 输入10个学生的C语言成绩(成绩范围在[0,100]之间),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,分别显示排序前和排序后的结果,每行输出5个;并统计输出优秀(≥90分)及不及格(<60分)的人数。
7. 输入20个0~9之间的整数,统计各个整数的出现频率存放在一维数组中,并输出。
8. 编程输出如图3-1所示的杨辉三角形。
提示:杨辉三角形第1列(列下标为0)和主对角线上(行列下标相同)值均为1,从第3行开始,除第1列和主对角线上元素外,其余元素值:a[i][j]=a[i-1][j-1]+a[i-1][j];。
9. 输入一个以回车符结束的字符串,分别统计其中的大写字母、小写字母、数字字符和其他字符的个数。
10. 输入一串字符,判断该字符串是否为“回文”(即顺读和倒读都一样,例如:ABCBA)。
Problem ID | Title | Source/Category | AC | Submit | |
1944 Problem A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1函数求圆面积 | 54 | 69 | ||
1945 Problem B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2函数 判断素数 | 47 | 60 | ||
1946 Problem C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3函数翻转正整数 | 44 | 46 | ||
1948 Problem D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4数组求平均值 | 40 | 73 | ||
1949 Problem E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5数组查找 | 35 | 67 | ||
1950 Problem F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6数组统计成绩人数 | 32 | 65 | ||
1951 Problem G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7数组统计数字出现频率 | 28 | 40 | ||
1954 Problem H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8数组打印杨辉三角 | 25 | 33 | ||
1955 Problem I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9统计字符个数 | 26 | 56 | ||
1956 Problem J | 【模块化程序设计】实验3-10数组判断字符串是否回文 | 25 | 37 |